最终的目标是制成一种廉价的塑料袋,预先装好必要的化学品,附带一张卡通说明,不需要文字,他们的想法是,把农业废弃物添加到袋子里,搅拌均匀,然后就泼到玻璃板上。
这些以谨慎、稳健著称的电气企业的选择,加大了聚恒在市场中的竞争压力。创业早期,很多原料都没有在太阳能领域应用,而研发和试验阶段的小批量的采货,让供应商很难供货。
如做测试需要的直射光源,海外供应商的报价是数十万欧元。[page]游戏开始2011年7月的一天,考察聚恒4个月后,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整个项目团队和容岗、王士涛再次坐到了会议桌的两边,刘晓雨问:现在我们就想知道一个问题:你们的技术门槛究竟有多高?容岗解释,聚恒的核心技术体现在聚光的应用技术上。而对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来说,聚恒也是其罕见地向处于快速成长期公司进行投资的案例。2008年,聚恒已经做出微逆变器样机,但他仍果断地把这一项目停掉,开始专心投入到高倍聚光发电领域中。聚光最大的难点在于半导体、热力学、光学、机械、材料、控制等多学科的集成。
2010年时,全球几乎所有聚光电池的芯片切割、贴板环节都由这家企业进行代工,而他正是这方面的高手。但这家叫聚恒的公司不一样。IHS光伏研究高级总监Greg Sheppard表示:2011年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和捷克共和国等主要光伏市场面临极具挑战性的状况。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Power-One紧随其后,占据全球逆变器市场12%的份额。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HS iSuppli发布的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追踪报告,201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出现小幅下滑,从2010年的23.6GW下降至23.4GW,降幅1%。德国安装市场停滞后该国光伏逆变器出货量随即出现下降。IHS iSuppli发布的报告显示,德国SMA Solar Technology依然占据了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老大的位置,市场份额达到31%。
2011年,上述10大逆变器企业共占据了全球75%的市场份额。美国位居第二,从1.5GW增长至2.8GW。
捷克共和国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从1.5GW降至可怜的55MW。受平均销售价格下滑影响,201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营收下降14%,至44亿欧元(约61亿美元),降幅高于此前预计的10%。2011年,德国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从2010年的9.9GW下降至6.1GW。伴随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下滑的还有营收的下降。
与此同时,该机构预测,2015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将翻番,达到52GWNPD Solarbuzz光伏技术路线图NPD Solarbuzz制定光伏技术路线图的方法是:首先为光伏制造商筹划详细的生产流程;随着产品进入下游阶段,不断满足终端市场的需求,它对每个生产流程下的产品影响都进行跟踪。因此,对一线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的技术路线图做出结论还为时尚早。这些投资跨越从晶硅到薄膜替代品的众多领域,并经常获得精心组织的营销活动的支持。
不论现在有多少技术路线方案正在推进之中,谨慎的做法是把重点只集中在领先光伏制造商现有的和短期的计划。无论对销售价格低廉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可能采取的新的硅锭增长方法,例如单一铸造,或者更大程度的应用金刚石绳锯等方式进行怎样的商业推广,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对市场的拉动将超过任何上游工艺的开发。
同时,还辅以对制造商设备支出、供应商产品积压以及每个流程下不同的设备水平实现的盈利进行分析。优先选择晶硅价值链的哪一部分都是具有挑战的。
那些较为谨慎的厂家更加倾向于成本/产量优化路线;其他厂家则积极设计先进太阳能电池,以提高电池发电量。理想的情况下,推动这些变化的将是那些在技术路线图中具有特色的技术。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不确定性只有那些占主导市场份额的光伏制造商将企业发展战略同技术路线图密切结合,上述一系列的活动才会有效。然而,建立一个富有凝聚力的光伏技术路线图的基本前提仍然是稳健的。事实上,这些技术购买的本质就应该为新兴的高效电池理念提供指导。光伏组件效率和额定功率的不断提高代表了今天光伏产业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那些成功实施这些技术的光伏制造商应该获得具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反之,一线厂商不予采用的那些技术,即便他们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效率,除了利基市场的牵引以外,他们至少在初期都不可能获得任何市场。
与此同时,人们普遍预测,技术购买周期将会比一线制造商即将增加的产能抢先一步。但是,在公司层面来讲,他们是在过度拥挤和高度竞争的生产环境中区分领先供应商的必要条件。
需要改变的地方就是拟议路线图的输入方法及其假设条件。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这些技术要求视为整个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他们都在积极想办法来影响技术路线图内容和时机。事实上,设备和材料供应商通过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经常能够了解到这一发展道路的艰辛。然而,目前一线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正在积极推行多种路线图方案。技术购买周期在哪里?在太阳能电池板需求每年有足够的信心能够达到30-35GW以前,新产能的投资将会大致保持下去。
[page]传统晶硅领域分割的缺点从历史上看,把晶硅技术划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或者标准和高效就足够了。甚至,这些技术在当今的光伏产业路线图中并未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的产品概念则不能简单的通过检查单晶硅或多晶硅基材来进行区分。这种成本和效率的组合也决定了企业产品每瓦的价格水平。
目前十分之九的领先制造商都属于晶硅领域,择优选择一线晶硅制造商成为当务之急。事实上,一线制造商所持有的各种晶硅电池概念对多晶硅的质量提出了基本要求,如基片类型是n型还是p型,单晶硅或者多晶硅;晶片厚度及生产工具。
只有当新理念下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完全建立起来时,每个制造商才有机会评估这些技术是否足够成熟,以保证黄金时期的部署。而在随后的扩张阶段,那些为新的生产流程提供主要产品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商也应该成为首选供应商。他们将企业内部战略同技术路线图相结合,但是得到的结果却与光伏行业领先企业大相径庭。反观那些推行高效太阳能电池的不同路线方案,一线电池制造商在2011年推出的电池品种还不到15个。
因此,毫无意外,现在出现了许多研发实验室、设备/材料供应商、光伏制造商和地区协会。相反,在未来12-18个月内,各种不同的第二代高效理念将产生一个更为有用的领先指标。
一线晶硅电池制造企业战略目前一线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实施策略可以大致分为成本/产量优化或者是先进、高效的电池理念。2011年,一线制造商提供的75%以上的晶硅电池都是基于传统生产流程。
然而,事情并不总是一直如此。每种概念电池的生产成本以及平均效率水平也都是不同的。
本文由撞头磕脑网发布,不代表撞头磕脑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m1dv.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usc8s/257.html